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回复: 0

新闻风向标“诗是神来的数学” - 飞地第十八辑·《逸乐之诗》正式出版

[复制链接]

36万

主题

0

回帖

109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98142
发表于 3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逸乐之诗
由道德观念派生而出的对书写承担性的强调,一直是作者们必须面对和与之周旋的命题――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现世界强干预于内心世界的古老局面。汉语现代诗和它的作者们,同样没有逃脱这种承担性的笼罩,甚至,在它被称之为“白话诗”或“新诗”的阶段,其自我生成、确立与壮大,也都依赖于某种附属在文明大格局下的使命承担。
四十年间的当代诗,依然重启于“文革”后所谓“人文启蒙”的高亢嗓音和时代格局;只不过,经由诸多诗人于九十年代以来(延续至新世纪)的努力,通过对日常生活的重视、对叙事性的追求、对反讽或拼贴等技法的运用,对“逸乐”与“聊”诸价值的重审,方使当代诗获得深致的现代性甚至后现代特色。
学者李孝悌曾使用“逸乐”这个词,形容清初流行于南方的一种士大夫文化。江南文人的生活,从日常游晏、节庆活动到宗教体验,皆被之以书写,而这种生活方式本身,也在书写的过程中不断被审美化。从精神上来说,它的根基或许可以追溯到晚明甚至魏晋。但本专题的“逸乐”,一方面指向与古典世界迥然不同的当代生活;另一方面,则接近于罗兰・巴尔特所谓的“文之悦”,即书写本身所带来的逸乐,抛开承担性而专注于表达本身的愉悦与轻盈。


飞地―第十八辑―逸乐之诗
-ThePoetryofIndulgence-
正式出版发行
点击阅读原文立刻购买

专题作者
缎轻轻李德武
李商雨刘泽球游太平
诗歌+访谈

----尝鲜----

-Texts文本-
柏桦诗选柏桦
文论感・颓废・逸乐――
柏桦诗歌的身体美学初探李商雨
文献柏桦
诗歌创作年表柏桦
有声读物柏桦
柏桦自传统中借助一种美的经验,推崇较之传统启蒙理性有着偏差的身体享乐,以透视主义对身体的玩味,在汉语新诗中独辟享乐主义蹊径。这既是颓废,也是玩味,柏桦则将之称为“逸乐”,这种看似“颓荡”的背后,是否也意味着一种精心的对抗作为当代比较秀的抒情诗人之一,某种意义上,柏桦看似与所谓主流迥异的美学态度,则正是他所追求建立的一种“逸乐”式当代写作美学与当代生活的新景观。

-Focus关注-
更杳的诗曾毓坤的诗

更杳高昂的声调和激烈的用词令人联想起自白派诗歌,但却并不像后者那般阴郁孤绝,而是试图贯穿更多层面的情感,景观化地“复现”私人体验。那些情感中所蕴藏的细小矛盾,借由词语间的彼此冲撞现着一个个“暗算自己”的小机关。曾毓坤在大胆探索形态及拓展想象的同时,也保持着极强的秩序感,整饬中又暗藏机锋。他的写作典雅、复古,不沉溺于“我”而更具历史观察者的视角――这或许与其人类学背景有关。

-In-Depth深度-

充满生成愉悦的逸乐之诗姜丰

提到逸乐之诗,人们自然会联想到华夏文明和传统汉诗的某个隐秘的维度,但批评家姜丰却将这个概念投入现代西方哲学的油锅里经历煎炒烹炸。以拉康理论为参照,他的论述总有别趣和妙想,环绕由“执爽”(Jouissance)启动的“象征界”行进了一圈:从康德与萨德的“言在”对称逻辑结构谈起,结合萨德、康德、海德格尔和德勒兹的“执爽”,比较后经由德勒兹的感觉公约数,抵达“想象界”的另一面,从而完成了一条逸乐逻辑的莫比乌斯航线。

-Horizons视野-

马雁的诗施笛闻译
安德斯・卡尔森-韦的诗秦澍译
凯・卡尔森-韦的诗王芒芒译
马雁的诗堪以“奇妙”而论,漫不经意的吐纳夹带着震悚的魄力,将人性中精微之欲望播撒进“归类”的世界中:“你会同意,世界必须归类”与“全部的生活细节正在涨潮”相叠合,形成了迷人的诗的辩证。
兄弟诗人安德斯・卡尔森-韦、凯・卡尔森-韦面临类似的境遇和题材却生出分岔的想象,对生活的透视为他们担保了稳健而斧凿精深的诗风。

-PublicSquare广场-
夜行人曹寇
避雷针商人赫尔曼・麦尔维尔文陆源译
当世界进入第二个千禧年,青春期的曹寇在八卦洲所目睹的,是城乡巨变与南京长江第二大桥的崛起。混迹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激烈空间”,他笔下的人物透露出时代的聊、孤独、匮乏、不知所措。而146年前,远在美国的小说家赫尔曼・麦尔维尔面对宏伟的工业革命,写下了《避雷针商人》,极具反讽,用典雅的古典修辞处理科学进步带来的底层故事。

-Visions视界-
母题、母语――姜吉安的艺术维度鲍栋
姜吉安从日常题材入手,呈现“在生活中做艺术”的具体践。与此同时,他不断处理“再现”问题,“编织”不同的视错觉手法,让各种“再现”及其视觉观念彼此衬映、激发。在文人画造型与层叠镂空的视错觉效果之双关方式下,他既引用图像,也引用再现观念。图底关系意识这种现代主义绘画观念也与视错觉手法发生了共振,变成一种微妙的虚,构成了互文性。其近作中的视觉手法从智识之悦进一步完善成文之悦,修辞学终于抵达至诗学。

-逸乐之诗-
喜欢我们杂志的朋友们
都不会错过飞地








更要紧的是,把一年级《地图上的家》导读单分析透彻,让其社会功能发挥到极致才是我们当务之急要做的。诗词本提供唐诗、宋词、元曲等国学经典内容,整理古诗三百首、唐诗三百首、精选宋词三百首,收集古诗大全、古诗词名句、古诗词鉴赏、经典古诗文,供诗词爱好者学习研究。https://www.jlwenku.com/doc/20277.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足球新闻网

GMT+8, 2025-4-23 00:57 , Processed in 0.0489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