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scuz! Board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回复: 0

解析辞旧迎新话历书

[复制链接]

36万

主题

0

回帖

109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098142
发表于 6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特约撰稿人牛双跃本报肖鸿
历书,过去又称通书。在封建帝王时代,由于它是皇帝(殊批)颁布的,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皇历。清乾隆时,因为乾隆皇帝的为弘历,为了避讳,历书又改为时宪书。
历书是按一定历法排列年、月、日并提供有关数据的书,在我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以前,历书是装裱成轴,用毛笔缮写的,据《旧唐书·文宗本记》载,到太和九年(公元835年)各地就有木板刻印的历书出售了。唐宋时代,每年年末,皇帝就把新历书赐给文武群臣,受赐者要上表谢恩。宋代大诗人苏轼就曾在其《谢赐历日表》中说:夙颁温诏,宠拜新书,吏得承宣,民知早晚。
然而,历书在民间的流传与普及是宋代以后的事了。据传,宋时有个学政在主持科举考试批阅试卷时,发现不少秀才把日期都写错了。问其原因,秀才们回答:书生昼夜读书,只能夜观星月计算日期,哪有不差一两天的。于是,学政奏明皇上,请翰林院年年修撰历书,售与秀才,掌握光阴。后来历书逐渐由宫庭发行到了民间,成为劳动人民应时耕耘劳作,料理家政的工具书。
我国现存比较早的雕版印本历书是唐代的《乾符四年历书》。乾符四年为唐僖宗李俨年号,即公元877年。这本历书于1900年在墩煌石窟被发现,印历卷首已残缺,标题。上部为历书,存二月二十日至十二月十日,以上曜中之蜜字注日。下部为历注,有推七曜直用日法立就、紫白值月图(即九宫飞经)及各种迷信占卜的图表。乾符四年用唐长庆宣明历,以宣明历推算此年月朔、闰月、各节气干支(平气)等皆与历书符合。卷末有墨书识语一行:四月二十六日都头守州学博士兼御史中丞翟口本。有人认出这是十世纪中叶翟奉达所写并记,但却从论证。令人愤恨的是,这件极为珍贵的文物,竟于1907年被英国人斯坦因劫往伦敦,现藏英国大不列颠博物馆。
古时的历书内容除以历法排列年月日和节气外,多以具体指导农事、参谋生活为主。东汉的《四民月令》还记载了一些地区主要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期。《大明永乐十五年大统历》还将四季耕种、插播间作及收获等写的极为详细,成为当时农业生产主要参考。但由于出于封建统治的需要,历代历书的内容也被涂上了浓厚的迷信色彩,如选择道吉日、相面算命、占卜未来之类。
清代以前历书的封面多为金色,除标明某某年时宪书外,还在其显著位置标注钦天监钦遵御制数理精蕴印造时宪法书颁行天下等字样,却绝少画面,更广告,其内容除四季节气之外,一般都是年神方位之图、全年诸事宜忌详目及管道理钦天监事务主要人员品级正副纪录次数单。民国的历书封面开始出现广告画、宣传画和领袖肖像,其扉页开始有万国地图和人肖像出现,除至圣孔子像之外,尚有孙中山、宋庆龄、何香凝、冯玉祥等。此时历书内容除年历、文字、广告、火车站表、储蓄复利表之外,六十四褂金钱神课、二十四神厌运串宫等封建糟粕也杂在其中,但一些教民行善,唤众积德的文图也时有登录,如:八牛耕田图、文昌帝君戒宝训等。约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始见《春牛图》,此后自然俗成了一种约定,《春牛图》年年不离谱,一直延用了四十余年。解放区的历书一般都与时事、前线战况、边区建设等密切关联。扉页见有: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董必武、叶剑英、贺、刘伯承、陈毅、吕正操、聂荣臻等领袖人物出现。
新早期历书出版发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各大出版社(一般民间历书不再出现),因此,在版本、开本逐渐丰富起来的同时,历书的封面也开始走向全彩艺术化,其内容也多以反映新、新气象和面红旗为主。1950年4月13日我国首部《婚姻法》颁布,19年所有出版的多种历书都全文做了转载,有的还配有多幅图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历书始见藏、维、朝等各种民族文字版本,地区化、民族化特色逐渐浓厚,此时,历书扉页的《春牛图》也渐换为《铁牛图》。约在1966年,红色历书铺天盖地。其历书称谓也变成了红历、红历书、东方红等,行用了四十余年的《春牛图》、《铁牛图》也被取而代之。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历书封面和内容才开始反璞归真,走向民俗、民情、民意化。
历书流传至今已与封建帝王时代的历书有了本质的区别,就其种类而言,就有年历、月历、日历、台历、怀历等多种。历书的版本种类繁多,规格也不尽相同,但多数历书的尺寸尚在8开、16开、32开和64开之间,比较小的则见1959年128开《全日历》。在内容上,完全剔除了古历书时代的精神糟粕,还将与广大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时事、金融经济、科技卫生、天文地理、文化艺术、春联谚语等也溶于其中,深得世人的青睐和喜爱。
历书收藏,且易且难。易的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后30年的历书很好集全,且价位也不高,一般只有0元左右。而文革时期的历书就较难集全,其价位在1520元之间。新成立初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历书也应在30元以下,民国时期的历书一般在50100元上下。晚清的历书应在3001000元之间。清中期及早期以前的历书论是在拍卖场还是在收藏品市场,都已很难寻觅,如出现也多被善本收藏者购得,所以价格也很难估定。
不过,有一点应当注意,殊批的历书要比普通的价位高,市场价与拍卖价之间也有很大空间。在市场上,一本宣统四年(民国元年),即1911年的历书卖200元很难,但在京城的一次旧书拍卖会上却从200元起价,一气儿拍到了1200元。你说这空间的含金量有多大。






业内人士认为,二手书店的发展标志着整个行业在快速稳步的前进中。网上买书卖书、古旧书交易、艺术收藏品拍卖,首选孔夫子旧书网。https://shop.kongfz.com/61961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足球新闻网

GMT+8, 2025-4-23 05:14 , Processed in 0.3283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