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足球 发表于 昨天 21:29

今日更新汇总旧书店,顽强生长的文化种子





2月16日下午,旧香居邀请了四位研究学者和藏书爱好者举行西川满讲座,吸引了数十位听众到场。






位于台北罗斯福路台湾大学附近的茉莉二手书店,是台北新式旧书店的代表。






牯岭街上新旧书屋的李良儒说,现在他有时候几个月也难得卖出一本书。


深圳商报驻台陈美寿文图



书店在络时代里似乎已经是夕阳余晖。但是,我们依然看到许多人愿意守着这一亩田,继续耕耘阅读的种子。在2022台湾书店地图册的扉页上,台湾书店文化协会理事长陈隆昊这样写道。



2022台湾书店地图册汇集了全台各式书店130多家,里面有特色介绍、简易地图和联系。虽然书中找不到台湾诚品,但里面圈出的台北书店,就有63家。



这些书店,俨然是台北文化中生长于街巷的文化根脉和种子。入台以来,深圳商报也寻访了多家台北的旧书店,试图透过这道旧书店风景,解读这些文化种子顽强生长的基因。



(一)旧香居:旧事物的新芳华



2月16日下午,位于台北师大路附近泉街的旧香居请来了震南、陈允元、陈冠华、李志铭四人,举行为为装帧而生的艺术家西川满的讲座。他们甚至带来了自己收藏的西川满的书,其中有一些,就是旧香居当年卖出的。



西川满是一位日裔作家,其以一味追求书籍装帧艺术和限量印制闻。由于装帧精美和印制量大都在二百本以内,西川满的书近年来成为台湾藏书界追逐的宠儿。



店主吴雅慧说,讲座是为配合旧香居本事青春台湾旧书风景展览而举办。本事青春从去年12月25日至今年3月2日展出,吴雅慧收罗了数百本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出版的文学书籍和《人间》、《汉声》、《台北人》等早期的文学刊物,并配以傅斯年、梁秋等人的信札以及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画报等,集中展现。



店员吴浩宇说,希望从文学的角度出发,透过这些旧书,让大家看到台湾过去的美好。吴雅慧则说,书是比较隽永的青春,一本好书是可以跨越时代的。这也许就是旧书有趣和迷人的地方。



一年一度举办跟书有关的展览,恰恰是旧香居作为二手书店的特色之一,迄今他们已坚持了10年。清代台湾文献资料展、日据时期~50年代中小学课本展、30年代新文学珍本展、五四光影:近代文学期刊展、张大千画册暨文献展、八位书籍家的装帧时代:50年代绝版书籍展、墨韵百年·台湾抒写人信札手稿展……你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小小的二手书店举办的。



不仅如此,旧香居还为每次展览制作精美而别具一格的展刊。吴浩宇说,他们出过的展刊,在孔夫子上也有人卖,价格还挺贵。这让他们有一点自豪。



其,旧香居的历史至今不过30余年。吴雅慧说,比较早可追溯到父亲吴辉康1979年开办的日圣书店。2022年,曾留学法国的吴雅慧和弟弟吴梓杰接手书店,选定泉街81号作为经营场所,立志要做一家不一样的旧书店。



由于门口有一个小型市场,旧香居只得将营业时间定在13时至22时。尽管道与嘈杂的市场毗邻而居,旧香居里却书香盈室。门口,是君璧先生书写的旧香居店招,玻璃门上的对联旧日芳华谈笑里,香居书卷翻读中很显眼。推门而入,叮当作响的风铃清脆悦耳,然后是满满的书架和书。书架上,从新近出版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甚至可以回溯至明清时期的文史哲、艺术社科类书籍,整齐排列。



与一般书店会标明近代文学现当代艺术之类不同,这里并没有明确的分类。我们是想让每个到旧香居来的人,都能享受到找书、发现好书的乐。吴浩宇说,很多有趣的事情,往往都是在寻找和等待的过程中发生的。如果你没有耐心,可能就会失去这样的机会和惊喜。



旧香居有多少书吴浩宇说,没有精确统计,但至少有十几万册。旧香居在吴辉康先生手里时就以线装书、字画起家,收藏了非常多的文献、史料、线装古籍、人字画和信札等。而到了第二代老板手里,也以人文、艺术、社会科学书籍为主。



因为一开始就与早年旧书店按斤论价收书不同,他们坚持按本论价收书。所以,长久以来,小贩和市民都愿意将旧书先卖给旧香居。而一些老客户买了一辈子书,一旦他的后代不喜欢了,也会将这些书再卖给旧香居。因为他们知道,在旧香居可以找到更喜欢书的人。



做的事可多了。我还想做跟书有关的杂志,重印一些好书。吴雅慧说,她就是要从旧事物的记忆中找寻新的热情、新的观念。



从她的身上,你或许可以发现,旧香居不仅仅作为一家旧书店,而是一个能时时散发文化能量场域的原因所在。



(二)茉莉:旧书店里的诚品



在台湾,目前拥有6家分店的茉莉二手书店有旧书店里的诚品之称。



上世纪80年代,茉莉的前身是台北松江路、八德路口的光华商场地下室22号,由蔡谟利、戴莉珍夫妇经营。茉莉的来源是他们字中间的一个字,谐音组合而成。



2022年,茉莉走出了光华商场,在台湾大学附近开设了首家店。由于曾在7-11便利店工作过,茉莉台大店开张的时候,蔡谟利、戴莉珍在空间规划、装潢上下了不少工夫,并且强调书籍整理、分类,以新书店的形式来经营旧书店。没想到,这一改变,受到书迷们的热烈响应。



茉莉的资讯总监蔡维元说,茉莉台大店的这一改变,引发了台湾二手书店的革命。今天,以新书店形式经营旧书店几乎已成了台湾二手书店的比较大特色。



而在蔡维元看来,茉莉比较大的改变还在于心态。从那时起,我们就开始把书店的经营跟环保、公益结合,希望为社会尽点力气。而经过将近10年的践,到2022年,我们确立了茉莉的经营理念。那就是敬天、爱人、惜物六个字,所对应的则是环保、公益、阅读件事。



蔡维元说,这个理念体现到日常的经营,就是对每一本书的敬惜与爱护。二手书店多卖一本书,森林就减少一点被砍伐的机会。在茉莉,收进来的每一本书都慎重以待。一本书估价上架,如果个月卖不掉,便降价以40元一本出售;个月后还卖不掉,降到20元本卖;再卖不掉,收起来,年底时配合特卖会以一元一本又卖一次。要是还卖不掉,那就放在爱心书柜,免费让人取阅。如果仍法推销出去,才将这本书收回,送到再生纸厂。



在蔡维元看来,这除了商业运作的原因,更主要的是表达对于书籍的一份敬意。我们总相信书跟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有情物。茉莉这个平台,则是要为它寻找下一个生命落脚处。它的生命延续越长越久,看的人越多,环保的效应就越大。



而在社会公益方面,茉莉在每年年底都会发动大规模的公益募书,号召大家在新年打扫时,把清理出来的旧书,交给茉莉处理。你清一本书,茉莉捐一块钱,书主人若将售书款也捐出的话,茉莉则按书款的13倍捐出。仅在2022年,茉莉捐出的全部款项便超过150万元(新台币,下同,5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1元)。而这样的活动已持续了8年,估计全部捐款超过了400万元。



而惜物的另一面,仍可归于环保理念。茉莉销出的书,如客人需要,都用二手纸袋装。而每到一个时期,茉莉就会向会员发出信息,号召他们捐出家里的旧纸袋,循环利用。



今天,当你走进茉莉,更像是走进了一家新书店。在这里,你可以找本自己想读的书,叫上一杯咖啡,坐在一旁看上半天。如果想找书,你还可以通过店里专用的络系统,查书、留书。



()牯岭街:曾经繁华难为继



对于慕着旧书街头而去的人来说,现在的牯岭街可能会让你心生疑惑,这就是台北曾经盛极一时的旧书街



现在的牯岭街,你能找到的旧书店就那么四家。分别是离邮政博物馆不远的松林书局,厦门街附近的新旧书屋,以及牯岭街61号的人文书舍。而易林书局已经歇业。



松林书局的老板蔡镜辉告诉,易林书局是他弟弟蔡秉和开的。30多年前,兄弟俩从父亲蔡木林手里接手,各自开了松林和易林两家旧书店。未料弟弟在2022年过世,后人又不愿意接手,只好关张。



1931年生人的蔡镜辉告诉,他14岁时便随父亲在这里开旧书店。平时父亲外出收书,他负责看店。蔡镜辉说,松林是全台湾历史比较久的旧书店。大致算来,他已守了70年的旧书店。



牯岭街在日据时期叫佐久间町,台湾光复后才改牯岭街。由于附近住有不少高等文官,日本人被遣返时,遂将一些难以携带的书籍、字画等物品出售,旧书摊因此聚集。1949年,随着撤退来台的军公教人员陆续迁入,这里的旧书来源更加充分,并以牯岭街为中心,扩大到邻近的福州街、厦门街及南海路一带,形成盛极一时的旧书街。



蔡镜辉说,从事旧书业近70年,他和松林书局见证了牯岭街的繁华与兴盛。如今,蔡镜辉仍独自守着他的松林书局,每天收书卖书,怡然自得。由于有近10万册的书,他只好将书一摞摞地码在地上,塞满了整座两层楼的小屋子,甚至堆到了店外的马路边。你要找书,根本法进店细看。但只要你说出想要找哪类书或哪本书,蔡镜辉都会告诉你有没有,甚至可以准确地找到。



不过,83岁的蔡镜辉却从来没想过松林书局的未来。做一天是一天,未来的事情谁能说清呢蔡镜辉说,儿子是学理工的,到时他要愿意就接手吧。



说起现在的收入,蔡镜辉说一个月已卖不了多少书,高多几万块。



与蔡镜辉有同样感慨的,还有人文书舍的第二代老板孙玉山。8年前,孙玉山从岳父张银昌那里接手,现在平均一个月的营业额也就3万元左右。有时候收到了好书,一个月可以卖到5万块。



孙玉山说,牯岭街比较兴盛的时候是在1973年之前的10来年,比较多时旧书摊有80多家。不过,1973年,这些旧书摊从这里迁到光华商场之后,牯岭街就渐别了旧书街的繁华,日渐衰落。



孙玉山说,现在的牯岭街已不可同日而语。采访的那个下午,留意了一下,也就一两个人进到书舍里,看了看就走。



一位路过人文书舍的洪先生说,以前他还常来,但上一次来这里,已是一年多之前的事了。



相较于松林书局和人文书舍的声在外,李良儒的新旧书屋就像小字辈。已82岁的李良儒,因为年轻时喜欢买书看书,1997年退休后便将积攒的1万多本书,开了这家书店。



虽然,李良儒曾经将一本1943年版的张爱玲小说《传奇》卖到了8万块,但他有时候几个月也难得卖出一本书。在他看来,守着这家书店只是在打发时间,因为老伴已过世,而女一子也大多在海外。


另一方面,二手书店也给大家带来切实的好处,倍感受用,实属行业的典范。网上买书卖书、古旧书交易、艺术收藏品拍卖,首选孔夫子旧书网。https://shop.kongfz.com/619616https://www0.kfzimg.com/sw/kfz-cos/kfzimg/fbafdfac/5ca299288825ec38_s.jpg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今日更新汇总旧书店,顽强生长的文化种子